兒子結婚,消失20年的前夫要坐主位,兒子:我買房需要40萬,你出
我叫李春梅,今年49歲,出生在一個南方的小縣城裡。
我的父母是普通農民,我的文化水平不高,只上到初中,因為當時家裡窮,弟弟也在上學,家裡實在供不起我了,我便早早輟學,打工貼補家用。
後來,我在縣城的一家小飯館做服務員時認識了我的前夫張建國。
那年我19歲,他比我大三歲,在一家供銷社上班。

張建國是個有文化的人,在我們這樣的地方,供銷社的工作算是鐵飯碗了。
我承認,當初嫁給張建國更多是因為家裡人覺得他條件好。
我父母很滿意這門親事,覺得我能跟他在一起算是高攀了。
結婚後,日子一開始過得還算平靜,但張建國這個人脾氣急躁,心眼也不算大,特別是喝酒後,常常對我發脾氣。

有了兒子張浩後,我以為他會改變,但他的暴脾氣依舊,甚至變本加厲。
我記得有一次,他因為一件小事對我大吼大叫,最後還摔了家裡的鍋。
我抱著孩子哭,他卻頭也不回地走了。
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幾年,直到張浩4歲那年,張建國徹底消失了。

他沒有留下任何解釋,只是匆匆離開了家。
我試著去找他,甚至跑到他老家問過,可沒人知道他去了哪裡。
當時我既憤怒又無助,但為了兒子,我咬牙堅持了下來。
那幾年,我靠在飯館打工維持生活,把張浩拉扯大。

日子雖然苦,但看著兒子一天天長大,我心裡覺得值。
可是,誰能想到,張建國在消失了整整20年後,會出現在我和兒子的生活里?
時間過得很快,轉眼間張浩已經27歲了。
他大學畢業後在大城市找了份工作,收入還不錯。

去年,他帶女朋友回家見了我。
我看得出來,那女孩家庭條件很好,父母都是當地的公務員。
張浩跟我說,他們打算結婚,但女方家提了個條件,就是婚後要有自己的房子住。
我知道現在年輕人壓力大,房子確實是個大問題。

張浩也不瞞我,說首付還差40萬,希望我能幫忙湊一湊。
聽到這話,我心裡五味雜陳。這些年,我一個人辛苦把他養大,打了無數份工,手裡哪裡還有什麼積蓄?可我又不想讓他為難,只能安慰他說:「媽儘量想辦法,實在不行,我們再跟女方商量商量。」
就在我焦頭爛額的時候,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出現了。那天我剛從菜市場回來,看到家門口站著一個中年男人,穿著一件皺巴巴的夾克,臉上帶著幾分不安。我愣了幾秒才認出他是張建國。
「春梅,我回來了。」他聲音低沉,甚至有些顫抖。
我盯著他,心裡翻江倒海,不知道該說什麼。這個男人,當年一聲不吭就離開了我們,現在突然回來,是想幹什麼?
「你回來幹什麼?」我冷冷地問。
他低下頭,嘆了一口氣:「我知道我對不起你們,可我想看看浩浩,他畢竟是我兒子……」
我忍住心裡的怒火,沒讓他進門,只是淡淡地說:「浩浩已經長大了,他的事不用你操心。你走吧。」
但張建國並沒有走,而是一直在門外等著。
後來張浩回來了,看到張建國時愣住了。
他顯然也沒想到,自己消失了20年的父親會突然出現。
張建國試圖解釋,說他這些年在外面過得很苦,欠了很多債,實在沒臉回來。
可張浩聽完後並沒有表現出激動或憤怒,只是淡淡地說了一句:「既然回來了,那正好,我結婚買房還差40萬,你能不能出?」
張建國的臉一下子僵住了。他支支吾吾地說:「浩浩,爸現在沒錢,但我可以慢慢攢……」
張浩冷笑了一聲:「我媽一個人拚命把我養大,從來沒說過攢錢不攢錢的事。你現在回來,不是光認個兒子就行的吧?」
張建國啞口無言,看著他的樣子,我心裡卻隱隱有些難受。張浩雖然嘴上說得冷酷,但我知道,他心裡其實是失望的。哪個孩子不希望有一個完整的家庭呢?
後來的一段時間,張建國試圖融入我們的生活。他隔三差五地來家裡,給張浩買東西,還主動提出想幫忙辦婚禮。他甚至對我說:「春梅,這些年我欠你們母子的太多了,我真的想補償你們。」
我冷笑了一聲:「補償?你用什麼補償?20年的時間?還是浩浩缺失的那些父愛?」
張建國低下頭,沒有說話。
婚禮的事情在張浩和未婚妻家商量後,定了下來。張浩的未來岳父母提出,婚禮當天,男方的父親應該坐主位。這是當地的風俗,也是對女方家的一種尊重。但張浩卻堅決反對,他說:「我媽才是我的支柱,主位只能給她坐!」
這個決定讓我既欣慰又心酸。我明白張浩的心意,可張建國顯然無法接受。他在飯桌上拍了桌子,沖我喊:「春梅,你就這麼教兒子的?我是他親爸,憑什麼不讓我坐主位?」
我冷冷地看著他,說:「你消失了20年,知道他小時候生病是誰抱著他去醫院的嗎?知道他上學穿的鞋是誰一針一線給他縫的嗎?你連做父親的責任都沒盡過,還有臉坐主位?」
張建國被我說得啞口無言,但我看得出來,他心裡並不服氣。
婚禮那天,張建國還是來了。他站在角落裡,默默地看著張浩和新娘交換戒指。我知道,他的心裡一定有遺憾,但更多的,應該是後悔。
事情結束後,張建國找到我,說他打算離開了。他說:「春梅,我知道我沒資格在你們的生活里待下去。我只希望浩浩能幸福。」
聽到這話,我心裡突然有些複雜。
其實,我並不是一個喜歡記仇的人。
這些年,我早已經學會了放下。
張建國的離開讓我明白,生活從來都靠自己,而不是別人。
我對他說:「張建國,這麼多年,我不恨你了。
只是希望你記住,有些錯,一旦犯了,就再也彌補不了了。」
張建國點了點頭,轉身離開。我看著他的背影,心裡有一絲解脫。
生活還要繼續,我和張浩的日子,也會越來越好。至於張建國,他的出現對我們來說,也許只是一個久遠的回憶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