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爸住院我給3萬,老公不贊成說他沒這義務,婆婆生病我拒絕伺候
話說我和宋偉,這緣分還真得感謝那位熱心腸的媒婆。
我們倆,從相識到相愛,再到步入婚姻的殿堂,足足走了兩年。
那段時間,仿佛每天都有聊不完的話題,感情像是春天的野草,瘋長得讓人措手不及。
婚後不久,小兩口一合計,乾脆合夥干起了自己的事業,開了個小工廠,專攻出口木質玩具市場。
那時候,心裡只有一個念頭:要讓全世界的孩子,都能玩上咱中國製造的木頭娃娃。
等到寶貝兒子彬彬呱呱墜地,我這當媽的自然要全身心投入,給孩子最好的陪伴。
等他上了幼兒園,閒不住的我又重新回到了熟悉的工廠。
畢竟,設計是我的老本行,那些出口的玩具,大多出自我的巧手。
因為品質過硬,款式新穎,咱們的訂單像滾雪球一樣,越滾越大,小廠子也漸漸成了行業里的香餑餑。
我這人,對物質沒啥奢求,穿衣打扮一向簡單,只要乾淨舒適就行。
化妝品、新衣服,對我來說,都不是必需品。老
公給的生活費,足夠日常開銷,我知足常樂。
我一直以為,宋偉在錢這方面,對我從不小氣。
直到有一天,當我真遇到事的時候,他的反應讓我大跌眼鏡。
話說那天,我爸出門遛彎,一個不留神,腳下一滑,摔了個四腳朝天,結果小腿骨折,得動手術。
我這心裡頭急得跟貓抓似的,偏偏趕上廠子裡訂單堆成山,抽不開身。
只好跟我妹打電話,讓她請假去醫院陪護。
我妹,唉,命苦的孩子,離了婚,沒孩子,學歷也不高,工作嘛,湊合著過日子。我曾想拉她一把,讓她來廠里上班,但她死活不肯,說是怕影響我和老公的感情,這孩子,心思細膩得很。
請假這事兒,我妹單位不幹了,工資一分不給,我知道她手裡緊巴巴的。
既然我抽不開身,那就出錢吧,好歹能減輕點她的壓力。
我翻箱倒櫃,數了數老公每月給的家用,省吃儉用,居然攢了三萬。
這錢對於我們家,不算多,但對於我娘家,那就是雪中送炭啊。
我尋思著,大事兒,得跟老公商量。
晚上,我把老公拉到一邊,輕聲細語地說:「咱爸骨折了,得手術,妹妹請假陪護,工資沒了。你看,咱能不能拿出三萬?」
我原以為,老公會點頭,畢竟我們條件不錯。
誰承想,他臉色一沉,眉頭皺成了川字:「三萬塊?你當是買菜呢,說拿就拿?咱們也有計劃,這錢不能隨便動。」
我心裡咯噔一下,趕緊解釋:「我知道這錢重要,但這是急事,咱們一家人,總得互相幫襯吧。」
老公嘆了口氣,搖搖頭:「我不是不幫,但咱們得有個度,你嫁給我了,就得為咱們的小家考慮。」
那天家裡頭的氣氛,就跟烏雲壓頂似的,沉悶得讓人喘不過氣。
我剛提了嘴,想跟我老公商量點兒家裡的事兒,誰知道他那火氣就像火山爆發,噴薄而出:「你爸有保險,再說,又不是你一個閨女,這錢我不同意給。」
我一聽這話,心裡頭那個冤啊,趕忙解釋:「我也是爸的孩子,贍養老人是我的責任,平日裡我忙得腳不沾地,都是妹妹在照顧爸,現在他住院了,我不能出力,還不能出點錢嗎?這有啥不對?」
可他呢,氣得臉都紅了,甩出一句讓我心寒的話:「你沒錯,可這錢是我掙的,我沒義務養你爸,我說不給就是不給。」
本來是件雞毛蒜皮的小事,怎麼就鬧成了這樣?
以前我老公對我娘家人都挺好的,今天到底是怎麼了?咋就這麼摳門呢?
再說了,他老是強調這廠子的錢都是他掙的,可那玩具的設計,哪一件不是出自我的手?
我辛辛苦苦畫出來的創意,難道就不值錢?
我不是那種喜歡吵吵鬧鬧的人,跟他說了好幾次,都沒個結果。
最後,我也沒自作主張把那3萬塊錢給我爸,而是咬咬牙,跟幾個朋友借了錢,幫著交了醫藥費。
風水輪流轉,這不,沒過多久,婆婆生病住院了,需要人陪護。
我老公二話不說,就想派我去照顧:「你去吧,反正你也閒著。」
我一聽,心裡頭那口氣兒就上來了:「你說你不該養我爸,那我憑什麼要伺候你媽?我不去!誰愛去誰去!」
老公一聽這話,火氣又冒出來了,沖我嚷嚷:「媽生病住院了,你是兒媳,照顧她是天經地義的事!」
我瞅著他,心裡五味雜陳,但嘴上還是平靜地說:「你之前不是說了嘛,你沒義務養我爸,那我也沒理由對你媽鞍前馬後。這樣,才公平。」
他被我說得愣住了,那眼神,像是被當頭潑了盆冷水。
想想上次他那糊塗事兒,確實是他的不對,也不知他是真悔悟了,還是為了緩和氣氛,反正,他破天荒地向我道歉了。
原來,廠裡頭遇到了難題,資金周轉不開,我平時只管設計,財務上的事很少摻和,這些變故我竟然全然不知。
他一解釋,我心裡的疙瘩也鬆動了,原諒了他,也答應去照顧婆婆。
婆婆出院那天,陽光正好,老公拎著大包小包的東西,說是專門給我爸準備的。
他說:「老婆,上次是我欠考慮,讓你受委屈了。這次,我想好好彌補。」
我看著他那認真的樣子,心裡暖洋洋的。
從那以後,他對我的家人更好了,還主動邀請我妹妹去廠里幫忙,說是讓她多學點本事。
為了表示誠意,他還自掏腰包,請了個特護,24小時在家照顧我爸。
他的這些舉動,讓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愛。
我對婆婆的態度也有了轉變,以前總覺得隔閡重重,現在,我儘量抽時間陪她聊天,幫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。
家裡的氛圍,也因此變得溫馨了許多。
那天晚上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,老公舉杯,笑著說:「感謝老婆的理解和支持,咱們一家人,就應該這樣互相扶持。」
我笑著回應:「一家人不說兩家話,只要咱們心往一處想,勁往一處使,就沒有過不去的坎。」
從那以後,我們的生活里多了理解和包容,少了爭執和誤解。
家,終於成了真正的避風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