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婆給2萬月嫂費,母親帶娃每月收3千,婆婆搬來同住:親家回去吧
曾國藩說:「與人相處,疏疏落落。」
人與人相處,要保持適當的距離,靠得太近,容易生出隔閡。
正如心理學上的「刺蝟法則」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要親疏有度,如果離得太近,就會像兩隻刺蝟一樣,刺傷彼此。
有一句老話說,距離產生美。
這句話適用於大部分人際關係,包括親戚關係。

《滬諺》里說:「親戚不共財,共財再不來。」
人與人之間,不僅要在空間上保持距離,在金錢上也要界限分明,保持適當的距離。
尤其是親戚之間,最好不要有太多的金錢往來。否則,很容易讓彼此的關係變味,甚至還會讓感情走到盡頭。
01.公婆給2萬月嫂費
網友楊妮(化名)正是因為不明白這個道理,才把自己原本平靜安穩的生活,搞得一地雞毛。
楊妮出生於單親家庭,父母在她10歲時分開了,她跟隨母親生活。母親離婚後,一直沒有再婚,獨力將她撫養長大。
這些年來,她和母親相依為命,母女間感情很深。
楊妮在26歲那年結的婚。老公周磊是同一個城市的,也是獨生子女,家裡的條件還可以。

婚後,她和周磊獨立居住。
婚房是公婆全款買的。婆婆當時已經退休,和公公住在另一個區,她對公婆很尊重,平時兩家人相處得不錯,一直處於很和諧的狀態。
然而,孩子的出生,打破了原本的平衡。
婆婆是那種嬌氣的女人,沒結婚時被父母疼,結婚後被老公寵,連飯都不怎麼會做,更別說過來照顧她坐月子。
不過,婆婆還是很通情達理的,提前拿了2萬給她,讓她去請月嫂。母親知道後,擔心月嫂照顧不周到,主動要求過來伺候她坐月子。
母親願意幫忙,她當然求之不得。
周磊當時也很高興,提出把婆婆給的2萬月嫂費,轉交給母親,作為母親的辛苦費,順便讓母親幫忙買菜,安排她的月子餐。

母親欣然接受。
02.母親幫忙帶娃每月收3千
在當地,人們的思想觀念很傳統,母親只有她一個女兒,自己又沒有退休金,所以,母親很沒有安全感,一直擔心自己老無所依。
母親這些年從來沒停止過賺錢,只有把錢緊緊地攥在手裡,母親才能建立內心的安全感。
可是,為了照顧她,母親把自己的工作辭了,雖然只是一份月薪3500元的臨時工作,但她還是很感激。
月子結束後,母親打算繼續留下來帶孩子。母親覺得反正請保姆也要花錢,不如把錢給自己人賺。
母親叫她去找公婆,讓公婆出孩子每個月的保姆費用。她覺得母親說得也有道理,於是,讓周磊去和公婆商量。
誰知,周磊說話不懂拐彎,把事情辦砸了。婆婆得知2萬月嫂費落在母親手裡,現在還想要收保姆費,頓時不高興了。

婆婆很快就找上門來。
婆婆認為自己當初給2萬月嫂費,是為減輕她和周磊的生活負擔,而不是給她母親謀福利的。
婆婆還說,母親幫女兒坐月子、帶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事,怎麼好意思伸手收錢?
母親被婆婆擠兌得有些惱羞成怒,說2萬月嫂費是周磊自願給的,不是她伸手要的。
母親還說,奶奶帶孫子才是天經地義的事,自己沒盡到義務,還敢說別人?
婆婆覺得自己給了2萬月嫂費,已經盡到義務了,至於保姆費,自己也願意出,但不願出給母親,母親作為孩子的外婆,收錢就是不應該的。
婆婆和母親兩人爭論一番後,不歡而散。
後來,還是公公出面,說每個月拿3000元給她和周磊,請保姆的事情,他們就不摻和了,讓兩人自己做主。

母親還是留下來了。
楊妮把3000元給了母親,每個月還會另外拿一部分錢,作為母親平時買菜、買日常用品的費用。
在接下來的日子裡,一家人各司其職,各盡其責,生活與往日一樣,平淡瑣碎。可是,風平浪靜的背後,隱藏著許多情緒。
03.婆婆搬來同住
母親心裡並不開心,婆婆就更不用說了,兩個親家之間的嫌隙,並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減少……
周磊或許是受婆婆影響,對母親的態度也有所改變,母親偶爾讓他幫忙做一點家務,他都心不甘情不願的。
看著周磊一臉不樂意的模樣,似乎真的把母親當成了保姆,楊妮當然不爽。於是,夫妻之間也有了齟齬。
更糟糕的事情,發生在孩子一周歲時。

當時,公公因腦梗突發,意外離世。
婆婆大受打擊,整天失魂落魄。周磊不放心她一個人住,同時也想給她換一個新環境,以免她見景生情,睹物思人,便讓婆婆搬來同住。
母親見婆婆來了,本打算離開,但家裡的房子,被租出去了,還沒到期。再加上婆婆情緒低落,也帶不了孩子,做不了飯……
於是,在楊妮的勸說下,母親還是留下來。
三毛曾說:「將親戚請來做鄰居,往往親戚和鄰居都會成仇人。」
婆婆和母親因為月嫂費、保姆費的事,心結未解,如今又近距離地住在同一個屋檐下,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仇人。
婆婆在家裡除了偶爾抱抱孩子,什麼家務都不做;母親每天忙裡忙外,買菜做飯、帶孩子、收拾房間……

婆婆心安理得的模樣,讓母親心裡很不平衡。
於是,兩位親家開始摩擦不斷。婆婆受不了氣,直接去找了保姆,談好每月6000元的薪酬,然後對母親說:「親家,你回去吧,再住下去我們就成仇人了。」
母親怒了,她心裡本來就憋屈,隨便找個工作都不止賺3000元,如今沒日沒夜沒假期,伺候一大家人,還招人嫌棄。
母親覺得,自己回去是一回事,被人趕是另一回事……母親和婆婆吵鬧起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