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人每月7000退休金,住院不願自己掏錢,兒媳:你都不為兒孫考慮
網上有一句話說:
「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,所以我們需要溝通。」
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,真誠地溝通,會讓孤島連接成大陸,會讓彼此在相互理解中,找到幸福。
《關鍵對話》一書中寫道:「大部分影響生活的事情,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,都是溝通不善而導致的。」
溝通是一種能力,並不是所有人都擅長,尤其是「中國式父親」們,他們大多不善於表達,和子女往往存在溝通問題,最後活成一座孤島。

有一位作家曾說:
「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,他們深愛著彼此卻互不認識,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,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。」
天下的父母與兒女,大都珍愛著彼此。可是時間和經歷,會在父母與兒女中間,長出一條寬寬的河流,將彼此分開兩端。
真誠的溝通,是一座通往彼此心靈的橋樑。
但有太多的父母,用沉默的愛代替溝通;也有太多的子女,沒有耐心去傾聽,導致父母與兒女之間,有著深深的隔閡。
01.老人每月7000退休金
知乎上,有網友發帖問道:「老人每月7000退休金,住院卻不願自己掏錢,這種不為兒孫考慮的老人,該如何與他溝通?」
網友林琪(化名)是一個二寶媽媽,兩個孩子都在讀小學。她和老公陳揚(化名)結婚10年,婚姻生活平淡瑣碎。
她口中不為兒孫考慮的老人,指的是陳楊的父親,也就是她的公公。

公公是一名退休工程師。
公公學歷挺高,工作能力挺強,退休之前在當地一家大企業上班。後來賦閒在家,每月仍然可以領7000多退休金。
林琪結婚時,婆婆已經不在了,或許是中年喪妻的緣故,公公的性格有些孤僻,而且還很固執。
有一句話說:「孩子身上最好的和最壞的品質,最優越和最卑微之處,都來自於父母。」
陳揚的性格和公公很像,同樣沉默內斂,而且偏執。父子倆的關係不好,經常沒說幾句話,就互不服氣,然後互不理睬。
婚後,公公沒有和他們生活在一起。
儘管婚房三室兩廳130平很寬敞,房子的首付、裝修,以及家電,也都是公公掏的錢,但公公堅持要住在原來的房子裡,一個人生活。

林琪和公公的關係一般。
其實,剛開始時,公公對她的印象還不錯,只是當時的她,年輕氣盛,不懂人情世故,在言行舉止上,冒犯了公公而不自知。
以至於公公對她的態度,慢慢變得冷漠疏離。
02.住院不願自己掏錢
本來,在她所在的城市裡,大部分老人即使領著退休金,也還是會想盡辦法補貼一下兒女,幫兒女減輕生活負擔。
可是,公公沒有。儘管公公每月7000多的退休金,比她的月薪都高,但公公一分錢也沒有幫襯他們。
公公不但沒有出錢,也沒有出力。她的兩個孩子,都是母親幫忙帶到上幼兒園的。
公公的住處距離她家不到3公里,可是,公公平時基本上都不會過來,除了有重要的事情,或者她和陳揚有事開口求助。

公公的態度,讓林琪有一些心寒。
讓她更鬱悶的是,公公不但把退休金捂得緊緊的,不肯幫襯他們,甚至還想著從他們身上摳錢。
公公身體一直都很好,這兩年年紀大了,開始出現一些問題,每年都會固定去體檢一次。每次體檢費用3000左右,都是他們出的。
有一次,公公查出心臟有問題,在醫生的建議下做了手術。
費用報銷之後,個人還需支付2萬多,加上其他一些零零散散的開支,總共花費在3萬左右,也是他們出的。
公公對此一點表示都沒有,林琪開始坐不住了。老人生病,作為子女出錢出力,是義不容辭的事,可問題是公公自己有錢。
公公平時很節儉,每個月飲食開支也就1000多,物業、水電、燃氣、通訊等等費用加在一起,每月最多500元……
也就是說,公公每月7000多的退休金,最少會剩下一半。

03.你都不為兒孫考慮
相比之下,林琪的經濟負擔就要重得多。
她的月薪不到6000元,還不如公公的退休金,陳揚工資也才8000多。夫妻倆要養兩個孩子,還有房貸,還要養車……
她每天都恨不得把一分錢掰作兩分花。可是,公公住院卻不願自己掏錢,不願為他們減輕一些負擔。
因為公公的事,她和陳揚時常鬧矛盾。
然而,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公公在公園晨練時,坐在健身器材上休息,不小心摔下來,骨折了,
這一次受傷,引起了一些併發症,經過治療後,人雖無大礙,但需要長時間臥床靜養。
報銷後的費用,加上請護工的開銷,又要花費3萬多,公公依舊沒有表示。

林琪徹底不幹了。
她讓陳揚找公公好好溝通一下,看看公公到底是怎麼想的,同時也把自己家裡的困難,和公公坦誠地聊一聊。
她前一陣子聽親戚說,有人給公公介紹老伴,她本想開口問,但又不知該怎麼說。
就像《奇葩說》上,馬東說自己母親因為晚年孤獨,花了近千元買包,結果上當受騙。
她同樣也擔心,公公年紀大了犯糊塗,被別人騙了。
誰知,陳揚和公公沒說幾句話,竟吵了起來,公公說陳揚沒出息,總盯著7000多退休金不放……
陳揚氣壞了,轉身就走。她想和公公解釋,但公公根本不聽。很快,她的情緒也上來了,質問道:「你怎麼都不為兒孫考慮?」
後來,一家人不歡而散。林琪糟心透了,她不知道,這麼固執的老人,該怎麼去溝通?

04.溝通可以消除隔閡
《為何家會傷人》里有一句話:
「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,而是對方是怎麼感受的。我們要永遠記住,溝通在親密關係中是最重要的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