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三房剛夠我們和父母住,你們回老家養老」兒媳狠,婆婆比她更狠

2025-09-12     楓葉飛     反饋

「三房剛夠我們和父母住,你們回老家養老」兒媳狠,婆婆比她更狠

01

幫兒子兒媳帶了6年孩子,可到頭來,卻只換來兒媳一句「三房剛夠我們一家和我父母住,你們回自己家養老吧」。

兒媳婦這句冷冰冰的話,頓時把宋阿姨拉回了現實當中。

在兒媳婦懷孕後,她和老伴就住進了兒子家,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。

孫子出生後,宋阿姨和老伴又當起了盡心盡責的免費保姆,隨叫隨到,24小時在線。

殊不知,孫子剛上小學,兩位秦家就要來撿現成的,要來接手外孫子。

原以為兒媳會拒絕,可兒媳卻反過來把他們請出去,好給她爸媽騰地方。

02

宋阿姨和老伴結婚多年,只有一個獨生子。

對於這個獨生子,他們寄予了厚望,從小到大就為他規劃好了一切。

家裡條件不錯,兒子從小到大不曾缺過錢花,也不曾為錢發過愁。

衣食無憂的生活,是他們給兒子的底氣和信心。

直到後來兒子考上了外地大學,又談了一個女朋友,老兩口才發現事情越來越脫離了他們的控制。

男孩子嘛,本來和女孩子談個戀愛很正常。

誰知道,兒子這麼一談就談了幾年,直到大學畢業工作了也不肯分手。

到最後,兩個人才工作兩年,女方就意外懷孕了。

得知這個消息,宋阿姨和老伴又氣又惱,在電話里狠狠罵了兒子一頓,責怪他只為自己著想,可以婚前同居,但不能婚前懷孕。

只是女方都懷孕了,我們也不好再無情地要求人家打掉,只好連忙著手準備婚房和婚禮。

03

只是女方家境一般,原生家庭的條件跟自家比起來,確實有些天壤之別。

可兒子執意要娶,宋阿姨也自認為理虧,於是就按照女方的要求給了16萬8彩禮,又買了一套100平左右的婚房。

操辦完兒子的婚事後,兒媳婦又說自己大著肚子趕公交地鐵上班不方便,宋阿姨和老伴又給兒子買了一輛20萬左右的代步車。

在兒媳婦滿3個月的時候,宋阿姨又提前搬進兒子家,照顧他們的飲食起居。

等兒媳婦生下孩子後,老伴也剛好退休,就和她兩個人分工。一個負責家務和飯菜,一個負責產婦和孩子。

至於兒媳婦的媽媽,人家老早就發話了,自己身體不好,也要照顧孫子,沒辦法去照顧女兒的月子。更何況,照顧兒媳婦的月子是婆婆的義務。

宋阿姨沒有說什麼,親家母說得也沒錯。自己的兒媳婦,自己伺候月子。

04

伺候完了兒媳婦月子,又包攬了孫子的一切。這麼一帶就是6年,眼看著孫子上了小學,老兩口也空閒了下來。

兒媳婦卻在此時提出要接她的父母來家裡長住。

一開始,宋阿姨並不知情,只是每天晚上,兒子的房間都傳出爭吵聲。

在連續吵了好幾晚之後,宋阿姨按捺不住悄悄問了兒子。

兒子有些氣憤地說,你兒媳婦想換她父母來接手孩子,讓你們回自己的老家。

宋阿姨一聽,心裡就有些不是滋味了。不過她看破不說破,如此一來兒媳婦就不好意思趕人。

然而,在晚上的餐桌上,兒媳直言不諱地說:爸媽,你們也照顧了孩子6年,勞心勞力,我們很感激。不過如今孩子上了小學,你們也可以回老家養老了。

見公婆有些錯愕,兒媳婦又解釋:你們看,房子100平,只有三個房間。三房剛夠我們一家和我父母住,你們再留下來就很擠了。你們辛苦了幾年,也該回家享享清福了。

05

說完,兒媳婦還拿出一張卡,說卡里有1萬塊錢,算是給公婆這些年的辛苦犒勞。

兒媳婦還細心地追問他們,準備什麼時候搬回老家,她也好讓兒子請假開車送他們回去。

原本沉默的兒子,聽到這番話,頓時氣得站起來,兩個人又開始吵得不可開交。

宋阿姨和老伴,沒有及時表態,卻都面面相覷,不知所措。

其實,隨著孫子長大, 他們也曾想過回自己老家養老。

可這些年,和兒子孫子住在一起,感情日漸深厚,他們早就捨不得離開兒子孫子。

都說人老了,就越是靠我兒女能承歡膝下。可如今他們內心的這份渴望,卻被兒媳婦這番話給打破了。

宋阿姨很不甘心,兒媳婦的狠心,是她始料不及的。

06

宋阿姨曾經以為,自己這些年的辛苦付出,足以讓他們有底氣留在兒子家養老。

可如今看來,她還是高估了他們在兒媳婦心中的位置。

老伴勸她趁早收拾行李,別在兒媳婦面前礙手礙腳,讓兒子為難。

可宋阿姨不甘心,兒媳婦不是心狠嗎,那她就要比兒媳婦更心狠。

這套婚房是他們出錢買的,也是他們出錢裝修,他們可以不住,但兒媳婦卻沒有資格一邊吃著他們的軟飯,一邊趕走他們,給她父母騰地方。

宋阿姨向兒子兒媳宣布,他們要收回這套房子,畢竟當初房子是他們全款買的,走到哪裡都占理。

原以為兒子會生氣,可沒想到他卻第一個同意,說如果岳父母要搬來養老,那他寧願把房子還回給父母,也不能白白便宜了兒媳婦的娘家人。

07

見公婆和自己老公都來真的,兒媳婦這才不再舊話重提,只說她也只是說說而已。

只是,因為此事,宋阿姨老兩口和兒媳婦,兒子和兒媳婦,終究還是有了隔閡,再也恢復不到以前。

看著曾經其樂融融的一家人,如今各懷心思,各自防備,老伴就責怪宋阿姨過於計較,說兒子夾在中間為難。

可宋阿姨心裡咽不下這口氣,但凡兒媳婦好好說話,好好商量,或許還有迴旋的餘地。

宋阿姨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有什麼錯,可兒媳婦卻因此記恨上了他們,連爸媽也不喊了,整天只喊「喂」。

更不再如以前那般對他們噓寒問暖,也不再和兒子同進同出,還慫恿孫子跟他們離心。兒子也各種不順心,整天擺著臉,一點也不開心。

看到這一切,宋阿姨又懊悔又難過。這究竟是誰的過錯?
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8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8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5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2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2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2K次觀看
唐園秀 • 4K次觀看
武巧輝 • 1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3K次觀看
楓葉飛 • 4K次觀看
唐園秀 • 9K次觀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