奉勸那些婆婆,別以為自己有幾千塊錢的退休金,就不用靠子女了
1
現在社會保障體系好了,絕大部分老人都有退休金,只不過是退休金多少的區別。有些老人退休金上萬,有些老人退休金幾百,糊個口而已。
不管怎麼樣,有退休金總歸比沒退休金強,好歹在經濟上有保障一些。
但錢是死的,人是活的,光有錢,沒有人,也是一種悲哀。得要有人花錢,這錢才有價值,如果沒人花錢,錢放在那裡,就是一堆廢錢。
所以說,錢是死寶,人是活寶,要既有錢,又有人才好。要錢時,拿得出錢來;要人時,拿得出人來。
有些婆婆,因為自己每個月有幾千塊退休金,就拽得不得了,覺得自己老了可以靠錢,不用靠子女了。對兒媳就更是不放在眼裡,想怎麼欺負兒媳,就怎麼欺負兒媳。
這樣的婆婆,到老了是可悲的,會變成窮得只有錢了。

2
75歲的梁阿姨,現在是嘗到什麼叫苦了,她年輕時可是很厲害的。
梁阿姨年輕時是當老師的,按理說,老師應該是知書達理的。可她兒子結婚後,她對兒媳可不是知書達理,而是很不客氣的。
她兒媳陳莉,是工廠里的工人,收入不高。其實,梁阿姨的兒子也只是個工人,沒什麼了不起的。工人配工人,挺般配的,誰也不要嫌誰不好。
可梁阿姨不這麼想,因為她家條件好,老公是在電廠里的,夫妻倆收入都挺高的。而陳莉的父親是擺地攤的,母親是保潔員,所以他們家經濟條件自然不如梁阿姨家。
梁阿姨就不同意這門親事,要求兒子跟陳莉分手。可兒子和陳莉很相愛,兩人不願意分手,還偷偷去領了結婚證。
婚後,梁阿姨就對這個兒媳百般不滿,認為兒媳是看上他們家的條件了,勾引了她兒子,她兒子才和陳莉去領結婚證的。
反正梁阿姨覺得自己家吃了大虧了,就對陳莉很不好。那時候,婆媳倆吵架,梁阿姨總說:「我老了有退休工資的,我不靠你!」

3
後來,兒子兒媳搬出去單過了,梁阿姨就不去兒子家的,也不讓陳莉去她家。所以兒子去看父母時,都是一個人去,或者帶著孩子去,陳莉是不去的。
一轉眼,幾十年過去了,梁阿姨已經是個退休的老人了,退休工資每月7000多元,她拽得不得了,依然高高在上的。
她和老伴經常去旅旅遊,吃的穿的都挺講究的,反正她又不缺錢。因為兒子當年不聽她的話,非要娶陳莉,所以現在兒子家有事,她統統不幫忙的,也不給兒子家一分錢。
梁阿姨64歲那樣,跟她同歲的老伴,突發腦溢血去世了。
老伴去世後,她就覺得孤獨了,但她那時身體好,還是很拽的。後來兒媳生病住院,兒子忙不過來,讓梁阿姨去幫忙照顧兒媳。
很多老姐妹都勸梁阿姨去,這是個修復婆媳關係的好機會。可梁阿姨就是不去,她說她老了又不靠兒媳,她有退休工資的,她怕什麼!

4
兩年後,梁阿姨的身體也不好了,得了腸癌。而且還冒出別的病了,比如高血壓、胃炎,膽囊炎等。梁阿姨要治病了,她原本引以為傲的那些退休金,就不見花了。
兒子身體也不太好,而且要工作,還要忙家裡的事,沒空去照顧梁阿姨,梁阿姨只能請了護工,這就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。
還要動手術,化療,天天跟醫院打交道了。兒子會來看她的,但都是過一些日子才來一趟,然後就又走了。
護工欺負梁阿姨,梁阿姨跟兒子說了,兒子幫她換了一個護工後,就不管了。可新換的護工,對梁阿姨也並不好,人家是當成工作的,不可能像子女心疼母親那樣。
到這時,梁阿姨想到兒媳了,想讓兒媳來照顧她。可陳莉一次都沒去看過梁阿姨,她說梁阿姨從沒把她當兒媳看待過,她也從沒得過梁阿姨的一分錢,所以她不會去照顧梁阿姨的。
梁阿姨的兒子也想讓陳莉去照顧婆婆,陳莉不去,夫妻倆就吵架。吵了兩年後,陳莉寧願離婚,也不願意去照顧婆婆,夫妻倆就真的離婚了。

5
現在,陳莉去外地女兒家了,幫著女兒家在帶孩子。
梁阿姨的兒子自己身體也不好,三天兩頭跑醫院了。有時躺在床上,好幾天都不起床,女兒想接他去自己家。但他考慮到自己走了,就更沒法去看梁阿姨,所以堅持沒去女兒家。
梁阿姨的退休金,聽起來是不少,但她要吃藥打針,請不起護工了,她一個人勉強過著。
現在醫院裡看病,都要用智慧型手機,她不會用,就總是很困難。她去請志願者幫忙,可這很不方便,志願者又不能天天幫她的。
如果梁阿姨年輕時不是那樣對待兒媳,那兒媳總歸會伸手幫她一把的。兒媳和兒子也不會離婚,可能兒子的身體也不會那樣,畢竟有老婆照顧和沒老婆照顧,是不一樣的。
現在梁阿姨腦子還清楚,雖然反應遲鈍一些,但還弄得清錢是多少。再往後,腦子糊塗了,連錢都搞不清楚的,那就更麻煩了!

6
老人不積德,禍害子女,子女不好,又會影響老人。一個大家庭里,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,這個環節不好了,會連鎖反應,影響到其他環節的。
所以奉勸那些有退休金的婆婆,不要太得意,人老了,光有錢也不行的,還得要有人。為了老了好過點,就善待兒媳,你對兒媳好,兒媳才有可能孝順你。
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,風水輪流轉的。年輕時,每個人都是強大的,不要強大的時候想不到自己衰弱的時候,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,誰也逃脫不了的。
人生也是種豆得豆,種瓜得瓜的,你年輕時種下了什麼,老了就收穫什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