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老了你就知道:離你最近的子女,
決定你晚年的福氣
鄰居王姨有兩個兒子。
大兒子很有出息,學習成績很好,考上了名牌大學,畢業後和同學一起創業,留在了大城市。
幾年見不了一面,但因為他很優秀,給王姨長臉,每次見面還都給大紅包,哄得王姨心花怒放。
而小兒子呢,學習成績不行,只上了個專科,畢業後和父母住在老房子裡,找了個工作,工資也不高。
在王姨心中,大兒子就是她的驕傲,說什麼她都覺得對。
小兒子則是腦子笨,掙錢少,說什麼還總是對著干。
去年,大兒子出資翻新了父母的老房子。
過年回家時,王姨在廚房忙活,大兒子躺在沙發上看電視,卻對同樣坐著的弟弟指指點點:
「你看看你,一天天的也不知道好好照顧爸媽,不知道去廚房幫幫忙的。」
弟弟因為住在哥哥出錢蓋的房子裡,也有些不自在,便起身去了廚房。
王姨連連誇大兒子孝順,對幫了忙的小兒子卻沒什麼表示,做的菜也是大兒子愛吃的,但大兒子還是挑三揀四,嫌棄他們的手藝。
事實上,小兒子雖然沒有哥哥掙錢多,但因為和父母住在一起,一手包辦了整個家的衣食住行。
王姨和老伴每次頭疼腦熱,也都是小兒子帶他們去醫院。
周末或節假日,小兒子也會帶他們去逛街或者在周邊遊玩。
逢年過節,大兒子只有遙遠的一通電話,小兒子則是忙前忙後,買菜做飯,打掃收拾個不停。
即使這樣,王姨還是對小兒子不滿意,總是指責他沒用,比不上他大哥。
直到有一次,王姨不小心摔了一跤,骨折了,在醫院住了好久。
生病時人總是脆弱的,她很想兒子,打了好幾個電話想讓大兒子回來看看她。
可大兒子總有藉口,業務忙、要出差等等,推三阻四,連回來看她一面的時間都沒有。
王姨非常傷心,最後還是小兒子請了長假一直在醫院照顧她。
經此一事,王姨終於明白了:
大兒子雖然有錢,自詡是整個家的頂樑柱,但無論是對弟弟還是自己都毫不客氣。
小兒子雖然沒錢,但為了這個家盡心盡力,平日也一直在照顧她和老伴。
自己最該珍惜的,不是那個遠走他鄉的大兒子,而是默默陪伴在身邊的小兒子。

來源:視覺中國
作家梁曉聲說:
自古以來,孝分兩種,養口體和養心智,同樣重要,缺一不可。
這兩者的孝順,其實並沒有什麼高下之分。
然而令人難過的是,現實中,有很多父母也是抱著和王姨一樣的想法,用金錢衡量孝道。
孩子給錢多就是孝順,給錢少就是不孝。
殊不知,想要擁有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,經濟條件不是唯一的,更要看在你最需要時,哪個孩子陪在你身邊,那才是你最該珍惜的。
所以,永遠不要嫌棄身邊那個「沒出息」的孩子。
人到晚年,你終會明白:離你最近的子女,決定了你晚年的福氣。

一個家最大的災難:
父母過分偏心致使兄弟姐妹結怨
《孟子》有言:
家必自毀,而後人毀之;國必自伐,而後人伐之。
很多時候,一個家走向破裂,並不是因為外人的挑撥離間,而是家庭成員內部出現了問題。
父母養育子女,子女贍養父母,這本是天經地義,無可爭辯。
但若是有些父母拎不清,寒了孩子的心,子女的孝心也就有了條件。
尤其是多子女家庭,如果父母偏心,致使兄弟姐妹結怨,晚年生活可能也會變得淒涼,無人可依。
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,84歲的程阿婆一紙訴狀,以不贍養自己為由將四個兒女中的三個告上法庭。
坐在法院的調解室里,她一邊哭一邊用盡力氣扇自己的臉,她怎麼也不明白,好好的一個家怎麼走到了今天這番境地。

圖片來源於網絡
其實,這一切都是她當初偏心小兒子釀下的苦果。
程阿婆對子女一直都做不到一碗水端平,總是偷偷在經濟上貼補小兒子,其他孩子說過罵過,甚至鬧到居委會,依然改變不了她的偏心。
兩年前,程阿婆拿到一筆700多萬的動遷費。
她打算把這筆錢分給四個孩子,卻沒有平均分,而是獨自做主,把一大半的錢分給了小兒子。
最終分配結果是,大兒子200萬,二女兒三女兒各50萬,小兒子獨占400多萬。
明明是同一個媽,待遇差別卻如此之大,子女們的心情可想而知。
因為這不合理的分配,程阿婆陸陸續續和子女鬧翻,身邊只剩下一個小兒子。
小兒子也不爭氣,被母親從小溺愛的他,根本管不住自己。
不到兩年就花光了400萬,還背上了外債,最後房屋被拍賣,一家人不得不搬進出租屋。
連日常開銷都有問題,更別說是承擔程阿婆的藥費了。
這時,程阿婆才想起其他孩子,想讓他們接手自己的養老。
但三個子女,早就在母親日復一日地偏心中寒了心,紛紛避而不見。
面對調解室里淚流滿面的程阿婆,三個子女沒有絲毫動容,他們說: 「我們寧願出錢把她送到養老院,也不願接到家裡來,和她朝夕相對。」
程阿婆很後悔,但一切都無法挽回,最終在法官的調解下,子女們僅同意每月支付贍養費800元。

圖片來源於網絡
心理治療師蘇珊說:
明智、成熟的父母,會考慮到家庭中每位成員的感受和需求。
「不患寡而患不均」,這便是很多家庭關係走向破裂的根本原因。
更讓人難受的是,偏心的父母往往還有一個通病,他們自認為自己沒有偏心,當你指出他們的問題時,還會反過來指責你不夠懂事,心胸不夠寬廣。
世間之道,貴在平衡,平衡一旦被打破,結局就已註定。
真正明智的父母,不管是為了子女間的良好關係,還是為了家庭的幸福和諧,都應懂得「一碗水端平」的道理。
不厚此薄彼,不區別對待,才是經營家庭的正確方式。

來源:視覺中國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