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想丁克,又想日式生活,這次,鄭伊健也救不了忘本的蒙嘉慧。

01
2023 年 4 月,在澳門的一場演唱會上,燈光璀璨,人聲鼎沸。
鄭伊健站在舞台中央,用他那富有磁性的嗓音,一首接一首地演唱著經典歌曲。

台下的觀眾沉醉於他的歌聲里,仿若回溯至那個熱血澎湃、激情四溢的青春年代。
而妻子蒙嘉慧的出現,更是為這場演唱會增添了一抹別樣的色彩。
她身著簡約的服飾,素顏出鏡。

歲月悄然於她的臉龐鐫刻下些許痕跡,然而,她那獨有的氣質依舊惹人注目。
面對觀眾們的熱情歡呼,她臉上洋溢著笑容,親切地與大家握手致意。
可壞就壞在,在與觀眾互動時,她說的竟然是日語。

熟練地用日語回應著觀眾的問候,當有觀眾用日語稱呼她 「yoyo 桑」時,也毫不猶豫地用日語進行了回復。

這一畫面被現場觀眾拍攝下來,傳至網絡後,剎那間引發了軒然大波。
網友們瞬間就炸開了鍋,形形色色的評論仿若潮水一般,鋪天蓋地地洶湧而至。
「這可是在中國的土地上,面對的是中國觀眾,怎麼能全程說日語呢,這不是忘本是什麼?」
「拿著中國人的錢,享受著中國粉絲的喜愛,卻在公開場合講日語,真的讓人難以理解,這不是崇洋媚外又是什麼?」

更有甚者,直接質疑她是不是已經移民日本,徹底忘記了自己的根。
在社交媒體上,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。
眾人你一言我一語,各執一詞,爭得不可開交。

支持她的人認為,她可能只是習慣了,或者當時現場有日本朋友,用日語交流只是一種自然反應,沒必要上綱上線。
但反對的聲音顯然更加強烈。
他們覺得,無論出於什麼原因,在這樣的場合使用日語,都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觀眾的不尊重。

這場爭議恰似熊熊烈火,愈燃愈旺。
蒙嘉慧也因此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。
而深扒之後發現,原來早在多年前,她就已經開始崇尚日本的文化。

02
蒙嘉慧對日本的喜愛近乎痴迷,她在日本的生活也十分愜意。
時常穿著簡約的和服,漫步在京都古老的街道,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她身上,整個人都沉浸在日式美學的氛圍里。

街邊的小店傳來悠揚的和風音樂,她偶爾駐足。
挑選著精緻的小物件,和店主用流利的日語交流,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。
日常購物時,她會熟練地穿梭在日本的超市和集市中,與小販們討價還價,對各種日本特色食材了如指掌。

從新鮮的刺身到軟糯的和果子,她的購物籃里裝滿了日式生活的元素。
回到家中,她會親自下廚,煮上一鍋熱氣騰騰的味增湯,搭配上精緻的小菜,享受著屬於自己的寧靜時光。
除了這些,她還積極參與日本當地的活動。

夏日祭時,她穿著色彩斑斕的浴衣,手持煙花棒,和當地人一起歡笑、玩耍,融入到熱鬧的節日氛圍中。
她還學習茶道和花道,在一茶一花之間,感受日本傳統文化的魅力。
就連她的社交媒體帳號也滿是日本生活的痕跡。

那些照片和視頻,就像一本生動的日式生活日記,記錄著她的日常點滴。
每個人都有追求自己喜歡生活的權利,這本無可厚非。
可壞就壞在,她太明目張胆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