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深班主任建議:這6句話每天讀一遍,你的孩子會越來越愛你!

2025-10-09     玉兒     反饋

好的父母,懂得區分情緒的根源,不會讓無辜的孩子承擔大人世界的壓力。

當你感到即將爆發時,提醒自己:"這是我的情緒,我有能力調節它,這不是孩子的錯。"

無論我們內心多麼憤怒,都需要照顧好自己的內在,才能在孩子面前有愛。

/www/bananadaily.net/web/images/image/2281/22810430.avif

05

音量,決定孩子的反抗程度

—低音教育

你有沒有發現:

我們吼得越大聲,孩子耳朵「關」得越快。

孩子早上賴床,無論媽媽怎麼催、怎麼吼,孩子依然慢吞吞地;

做錯了事,媽媽吼得越大聲,孩子卻覺得無所謂。

催促孩子去寫作業,越吼、孩子越不聽……

為什麼我們的聲音越大,孩子越反感?

美國親子溝通專家研究發現

當父元音調超過60分貝時,孩子大腦會自動啟動防禦機制,真正聽進去的內容不到30%。

父母的大吼大叫,孩子的腦海里會出現三種本能反應:攻擊、逃跑、害怕。

因為,聲音大會刺激孩子的大腦,讓腦袋產生噪音,內心只有煩躁和不安。

人的大腦天生就喜歡寬鬆的、溫和的環境;說話輕聲細語更能促進孩子的「聽力」。

為什麼低音調孩子更容易接受?

因為:

低聲調會讓父母的語言更柔和,可以使孩子牴觸、逆反的心理防線有所鬆弛。

低聲批評孩子,會提升孩子的舒適感和耐受力,讓孩子更容易接受。

語言決定了孩子的情感需要;音量就決定了親子關係的質量。

/www/bananadaily.net/web/images/image/2281/22810431.avif

06

被差評的孩子,

永遠學不會自信

—鼓勵

復旦大學沈奕斐教授說:

「沒有哪個父母真的認為自己的孩子很差勁。可生活中,父母一不留神,就本色出演了差評師的角色。」

我們經常聽見有父母評論孩子:

你這麼笨,不讓人喜歡;

膽子這麼小,以後怎麼辦……

這些話本意是好,卻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影響:

你說他笨,他會越來越笨;

你說他懶,他會越來越懶。

最後,你會發現:父母的話充滿對抗,孩子的力量也會充滿對抗性。

看過一個男孩的故事。

這個男孩經常被同學嘲笑,所以很自卑。

他為了證明自己,上課經常舉手,可回答問題時又不知所措。

老師知道原因後,表揚了他,說他很積極,然後和他約定:以後老師提問時,你如果會,就舉左手;如果不會,就舉右手!

後來上課時,老師一看到這名學生舉左手時,就會讓他回答問題,然後表揚他。

漸漸地,孩子變得越來越自信,成績也慢慢提升了。

《做對懶爸媽,養出省心娃》書上說:「你看到的孩子問題,80%不是問題,不需要你去處理提醒,你只需要抓住20%的關鍵,善意提醒孩子即可。」

父母在養育孩子中要忽略孩子的80%的缺點,然後用20%的欣賞肯定,會讓孩子吸附越來越多的正能量,最終走向自信。

/www/bananadaily.net/web/images/image/2281/22810432.avif

07

宋慶齡曾說:

「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,歸根結底是受到家庭、父母,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。在一個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的是家庭。」

你給孩子的是溫暖,孩子感受的就是陽光;

你給孩子的是寬容,孩子得到的就是膽量;

你對孩子多一份包容,孩子就多懂得一分回報。

教育路上,想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,父母就要先學會:先看自己,再看孩子。

改變自己,孩子才會和你站在同一頻道,與你惺惺相惜。

/www/bananadaily.net/web/images/image/2281/22810433.avif
上一頁
2/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