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的8月23日有點特別,既是處暑,天該慢慢涼快了,又是農曆七月初一。
老人們一早就念叨:「七月初一鬼門開「,這整個月啊,就成了大伙兒說的」鬼月「。
老話講的四大祭祀日子裡,中元節就在這月,可見這時候的講究真不少。
咱老祖宗過日子精細,早留下了「吃3樣做2事」的說法,聽著像是些老規矩,細琢磨下來,全是護著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心思。

七月初一得吃這3樣,一口一口都是講究
1. 吃只鴨子,壓一壓秋燥,也圖個安穩
處暑前後,「秋老虎」正厲害,熱得人心裡發慌。
這時候燉只鴨子吃,是老輩人傳下來的巧辦法。
為啥偏是鴨子?
奶奶總說:「鴨字跟『壓』一個音,吃了能壓住那些不吉利的。
」鬼月里說這話,像是給心裡找個踏實。
其實啊,鴨子性涼,燉鍋鴨湯,放幾塊蘿蔔,喝下去渾身舒坦,秋燥帶來的口乾舌燥都能緩解不少。
小時候不愛吃鴨肉,奶奶就哄:「七月吃只鴨,整個秋天不生病。
」現在想想,哪是鴨肉能治病,不過是這應季的吃食,剛好順了時節的性子。

2. 端上盤豆腐,盼著全家都福都富
第一次聽說七月初一要吃豆腐,我還納悶:這不是辦白事才吃的嗎?
後來才知道,老輩人覺得鬼月祭祀祖先,桌上有豆腐,是對先人的念想。
更有意思的是「豆腐」的諧音,「都福」、「都富」,就沖這意思,也得端上一盤。
最簡單的小蔥拌豆腐,清清爽爽,吃著順口,像是跟日子討個好彩頭:「不求大富大貴,全家都能平平安安、有福氣就行。
」再說了,處暑後腸胃得慢慢養,豆腐軟和好消化,多吃點確實舒服。

3. 咬個秋桃,潤潤肺腸,還能討個長壽彩頭
「秋桃兩三顆,潤了肺腸不燥熱「,
這俗語可不是瞎說的。
處暑前後的秋桃,正是最水靈的時候,咬一口,甜汁能順著嘴角流下來。
老輩人說桃子是「壽桃」,吃了能延年益壽。
鬼月里吃秋桃,還有層講究:桃木不是能辟邪嗎?
老宅子門口插桃枝、屋裡掛桃木劍的都有,那吃秋桃,就像把這份「平安」吃到肚子裡。
我小時候吃完桃,媽媽會把桃核洗乾淨收起來,串成手串給我戴,說:「這玩意兒能幫你擋擋不好的東西。
」現在看,那串磨得光滑的桃核,哪是辟邪,全是長輩的牽掛。

這兩件事,七月初一後得記在心上,都是老理兒
1. 祭祀祖先,不只是拜拜,是念想也是規矩
進了鬼月,頭等大事就是記著祖先。
七月初一往後,家裡老人就開始念叨著給七月十五的中元節做準備了。
祭祀的時候,總得把全家人叫齊了,擺上祖先愛吃的幾樣菜,斟杯酒,點炷香。
爺爺常說:「跟老祖宗說說話,說說家裡的事,他們才放心。
「拜完了不能回頭看,不能吵吵鬧鬧,回家進門先拍拍衣服,洗把臉,這些細節看著繁瑣,其實是教咱對先人得有敬畏心。
現在住樓房不方便,我媽就找個乾淨的窗台,擺上一小碗飯,一雙筷子,她說:」心意到了,老祖宗就知道。
「

2. 躲著點晦氣,不是怕啥,是過日子得仔細
鬼月里的「忌諱」,聽著玄乎,其實都是老輩人總結的實在話。
就說「別深夜晚歸」,七月天容易下雨,黑燈瞎火的出門不安全,早點回家歇著,本就是該有的謹慎。
還有「別穿大紅大紫」,老人說太扎眼,其實也是怕晚上出門引人注目,惹來不必要的麻煩。
最要緊的是「別去野泳」,七月雨水多,河裡湖裡水位漲,底下啥情況說不清,這時候逞能下水,可不是拿自己小命開玩笑?

這些講究,哪是怕「鬼」啊,全是教咱過日子得小心再小心。
處暑的風一吹,樹葉該黃了,秋意慢慢就濃了。
七月初一的這些老規矩,聽著像是些舊習俗,細想全是過日子的智慧。
燉只鴨子順順秋燥,拌盤豆腐討個好彩頭,咬個秋桃嘗嘗鮮。
祭祀時多想想先人,平日裡多注意安全——哪一樣不是為了全家平平安安?
這天過了,秋天就真的來了。
照著老輩人的法子準備準備,心裡踏實,日子也能過得更順溜。
願咱都能平平安安熬過這鬼月,等秋高氣爽的時候,好好享享清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