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BA說到底是個商業聯盟,比賽是他們販賣的產品,掙錢肯定是第一位的,只不過高水平的籃球比賽是他們掙錢的方式之一。 至於球星,則是「生產」高水平籃球比賽的人員,你也可以理解成流水線上的工人,只不過有些人熟練一些,能把產品雕出花,有些人只能確保自己把產品生產出來。

說出來你可能不信,NBA球員到海外打季前賽,比如來打NBA中國賽,他們的入境身份是「演職人員」,說白了都是表演的。 這麼一想,儘管NBA一直否認並且重點打擊,但官方選擇張開雙手擁抱博彩,坊間經常出現「賭球」之類的傳聞,也就不奇怪了。

人生如戲,全靠演技。 不過說到底,NBA方面想要穩定地掙錢,靠博彩則風險太高,靠球票則速度太慢。

每年提升工資帽,靠的還是轉播合同。 今年,NBA簽下了新的轉播協議,這份合同為期11年,合計760億美元,因此又要大大提升球隊的工資帽,讓球員獲得更高的薪水。

遙想當年,正值巔峰期的康利拿下聯盟第一份億元合同,還有很多人覺得貴了,如今的球星動不動就3年1.6億美元,跟玩一樣,也是令你我這等打工人流下羨慕的淚水。 而簽了這麼大的轉播合同,NBA在新賽季的全美直播比賽數量也要同步增加,畢竟讓更多的比賽被球迷看到,才能夠保障廣告商的利益。

據統計,2025-26賽季的NBA擁有247場全美直播的比賽,創下聯盟的歷史紀錄。 而這其中,並非每支球隊都能夠平等地享受全美直播的待遇,誰打的全美直播比賽更多,誰就是流量之王。

湖人和勇士依舊是現在的NBA流量王,這兩支球隊分別有34場全美直播。

詹姆斯、東契奇和庫里的吸引力依舊無人能及,令人很擔心詹庫退役之後,NBA的新一代球星還能不能撐起這個流量。 此外,大球市球隊或者頂級強隊也有流量傾斜,比如身處紐約的尼克斯和衛冕冠軍雷霆,也各自有34場全美直播。

森林狼的全美直播場次從上賽季的18場提升到28場,火箭則是真的「坐上了火箭」,從3場變成28場。 然而菜隊的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,籃網、猛龍、奇才、爵士和鵜鶘都只在新賽季擁有2場全美直播。

這其中,鵜鶘算是最令人意外的球隊,因為他們可是擁有人氣球星「胖虎」錫安的球隊啊。 也是一個信號:胖虎真的要被NBA官方所拋棄了。

鵜鶘的關注度很低,但在2019-20賽季擁有30場全美直播,只因為胖虎在那個賽季以狀元秀的身份加盟了鵜鶘。 當時NBA對他非常看好,認為他有機會成為「下一個詹姆斯」,並且在那個賽季的前5場常規賽里就安排了4場全美直播。

結果胖虎受傷了,一直等到2020年1月23日對陣馬刺的比賽上演NBA首秀,ESPN為此專門改了全美直播的比賽,就播胖虎的比賽。 但如今,無論胖虎有沒有傷病,還能不能打出好的比賽,NBA都不關心了。

但見新人笑,不見舊人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