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從入夏以來,王大叔每天動不動就大汗淋漓,有時出門扔個垃圾都能汗如雨下,尤其是上半身,衣服一脫能擰出水那種。
不止出汗嚴重,王大叔出汗後身體還特別臭,小兒子都不願意親近,妻子也嫌棄的讓他多洗澡。
起初他還以為是天熱導致的,後來晚上也開始出汗,經常沒做什麼運動,在靜態下也大量出汗,這才讓他重視起來。
等去了醫院一檢查,醫生告訴:這是糖尿病引起的多汗。
可能很多人和王大叔一樣疑惑,為什麼出汗竟然能和血糖有關?

一、血糖失控,汗先知!
首先出汗是一種常見的生理現象,出汗其實身體代謝的一個過程,可以將體內部分尿素、乳酸、脂肪酸和少量的無機鹽等物質排出體外,有調節體溫和平衡體液的作用。
很多人以為熱才會出汗,其實人體出汗的原因很多,比如汗腺發達,體內代謝速度快,像經常鍛鍊的人基礎體溫更高,為了平衡體溫,出汗量也會更大;其次精神緊張也會導致汗液分泌,這是因為交感神經突然興奮,引起的排汗;還有的人吃飯的時候也會出汗,主要是攝入過辣或過鹹的食物,刺激神經末梢興奮,引起的排汗。

此外,出汗還可能和血糖有關,像糖尿病患者出汗也可以看做血糖控制的晴雨表。
當血糖處於較高水平時,神經細胞代謝受影響,還可能出現局部神經組織缺氧,損傷全身各處的神經組織,比如自主神經受損後,汗腺排汗無法自主控制,就會出現汗腺排汗功能異常。
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的主任醫師劉敏也指出,糖尿病患者出汗也是典型症狀之一,據統計,超過30%的糖尿病患者都存在過排汗異常的症狀。
此外,患者在使用降糖藥過程中,由於藥效使得血糖下降過快,出現低血糖反應,也會刺激交感神經,引起出汗的表現。

二、5種異常出汗,小心是糖尿病併發症!
其實除了生理性出汗,很多異常出汗情況往往指示著人體的血糖隱患,尤其是出現以下5種異常排汗情況,要警惕可能的糖尿病併發症風險。
1、汗只出一側
糖尿病一直是腦卒中高危群體,當糖友經常出現一側身體出汗多,一側少等異常情況,排除溫差等物理原因,可能是腦卒中引起自主神經受損,引起的異常出汗症狀,建議有相似症狀及時檢查明確可能的疾病風險。

2、足汗減少
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現足汗減少甚至停止出汗等,但上半身出汗增加等異常情況,還伴隨肢體針刺樣、麻木感等,可能是血糖波動引起的神經性病理改變,提醒你要控制血糖水平了。
3、低熱盜汗
平時不怎麼出汗,但一到睡眠時間就大汗淋漓,等醒來就停止,這種情況一般是身體虛導致夜晚「盜汗」,糖尿病患者出現盜汗並伴隨發熱、咳痰喘等症狀,可能是結核病的徵兆。

4、冒冷汗
糖友經常冒冷汗,很可能是低血糖引起的表現,患者可能還伴隨頭暈、乏力、心慌、手抖等不適,引起的原因很多,其中用藥過多,飲食不對或運動過度都可能導致。
5、汗液有異味
一般汗液不會表現太多異味,但如果是血糖過高引起了糖尿病酮症,或者伴隨腎功能異常,導致尿液無法正常代謝體內廢物,排出的汗液就會出現異味。

三、高血糖患者,夏天注意這5件事!
如今炎熱的天氣會加速人體代謝速率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,本身代謝功能就比較差,日常更要注意,尤其是年紀大的糖友,這5個要點提前做好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風險。
1、降溫注意適時
夏天天氣炎熱,很多人喜歡呆在空調房,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,體溫調節能力可能會偏差,尤其是年齡較大的糖友,除了必要的降溫,也要注意有控制的降溫避暑,空調不要一下子開太低,突然的驟冷可能會導致血管劇烈收縮,增加其它心血管問題。

2、不要忽視補水
糖尿病人因為排尿頻繁,所以比起正常人更容易缺水,尤其是夏季,高溫也會刺激出汗多,不注意補水,容易導致體內水分過度流失,建議夏季最好多補水。
但喝水也不要喝太快太多,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一次飲水應<300毫升,一小時內喝水總量不超過1000毫升。
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議,糖尿病患者每天補水量應保持2000毫升-3000毫升。
如果有腸胃消化問題的糖友,可以把喝水時間延到飯後半小時,這樣可以避免稀釋胃酸,影響消化進度。
另外睡前也不要多喝水,避免夜尿多,影響血糖水平。

3、飲食規律別打亂
夏季炎熱很多人食慾下降,甚至不少糖友飲食習慣也會改變,像3餐不定時,或者更偏好冷飲涼食等等,導致飲食規律被打亂。
而且經常吃冷的東西還可能刺激腸胃,導致腸胃不適,甚至引發應激性高血糖。
4、皮膚護理要做好
夏季人體排汗量上升,皮膚問題也隨之而來,很多男性糖尿病患者不注意生殖器周圍清潔,很容易發生念珠菌感染,女性糖友也容易出現尿路感染等問題,因此日常要做好皮膚清潔,儘量選擇寬鬆、柔軟的衣物,避免影響皮膚透氣性。
5、不要忘記監測血糖
糖尿病患者還要注意定期血糖監測,夏季患者容易受高溫、飲食、睡眠、心情等因素出現血糖波動,日常更要注意監測血糖水平。
炎炎夏日,除了注意適當降溫避暑,日常以上生活習慣也要做好,從生活細節做起,把血糖控制到合理的波動範圍,健康度過這個夏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