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名:《棋士》
時隔12年,《棋士》是王寶強回歸國產劇的一部力作。
而且,王寶強這次一反常態,飾演了一個大反派的角色。

作為一部懸疑劇,《棋士》的新體現了兩個方面。
其中一個方面,是將故事看作了一盤棋局,來了一場黑白之間的對抗。
圍棋教師崔業(王寶強飾)因兒子重病、職場霸凌和婚姻破裂,從懦弱教師蛻變為高智商罪犯,利用圍棋策略策劃犯罪。

而他的對手,對他非常了解,就是身為警察哥哥崔偉(陳明昊 飾)。
在故事中,兩人之間的對決異常精彩,上演了不少名場面。
崔業「78秒切換8個假動作」的偵察戲被評為「演技巔峰」,還用圍棋心理博弈暗藏犯罪布局。

從結局來看,《棋士》不拘泥於簡單的貓鼠遊戲,也沒有困在懸疑劇的窠臼中。
而是另闢蹊徑,深層次地探索了人性的複雜面,形成了一場別開生面的「棋局對弈」。

第6名:《長安的荔枝》
《長安的荔枝》還未開播,就已經讓觀眾的期待值拉滿。
其一,是它的故事改編馬伯庸的同名小說,是導演曹盾和馬伯庸繼《長安十二時辰》之後的二次聯手。

其二,是它超豪華的演員陣容,國家一級演員坐鎮,演技有保障。
其三,是它的故事,既有公路片的刺激,又有古裝喜劇的幽默,還有歷史劇的厚重。

而且,《長安的荔枝》的切入點非常巧妙,將背景放在安史之亂的前一年,也是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時期。
故事沒有聚焦於朝堂的權謀和外患,而是放在了兩個小人物身上。
通過以小見大,窺見歷史洪流的走向。

值得一提的是,《長安的荔枝》還展現了當時嶺南地域特色,以及文化特徵。
說它是一部紀錄片,也十分貼切。

第5名:《以法之名》
雖然《以法之名》經歷了高開低走,但是它在我心中,央視上半年前10的劇集中,依然有一席之地。
放眼題材,現實主義打底。
故事採用單元劇的形式,以真實案例為基底,主打一個真實。

作為央視的重磅劇集,《以法之名》打破了很多常規束縛。
在尺度上,它敢於向敏感話題「亮劍」,展現了檢察機關刀刃向內的決心和勇氣。
從小到大,以案中案的形式穿插,聚焦了司法腐敗、證據篡改、權力尋租及「保護傘」黑幕等話題。
這背後,呈現了「掃黑反腐-打傘破網-刀刃向內」三重進階。

在故事上,它取材一系列真實案件,深挖了案件背後的社會意義。
一句台詞「司法者不公正,司法過程不公正,光法律公正有什麼用?」,更是振聾發聵。
總的來說,《以法之名》開創了法治劇新尺度,展現了現實投射價值。

第4名:《護寶尋蹤》
不得不承認,《護寶尋蹤》真的是央視的「寶藏」劇。
在演員陣容上,辛柏青、富大龍、尤勇智、胡明、劉威、孫浩、喻恩泰、楊新鳴等實力派,以及國家一級演員坐鎮。

在故事上,更是看點十足。
該劇融合了刑偵、懸疑、考古等多種元素,滿足了不同觀眾的口味。
而且劇中還出現了《盜墓筆記》和《鬼吹燈》的元素,比如「觀山太保」、「三叔」、「幽靈冢」。

整部劇,給我最大的感受,就是——真實感。
劇中,出現的黑陶俑、唐三彩等文物,都源自真實歷史事件。
人物之間穿插了陝西方言,以及考古工作者的專業手法和術語,讓整部劇真實感撲面而來。
